10月15日,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(jié)將正式拉開帷幕。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同名獲獎作品、由陜西演藝集團·陜西人民藝術劇院(以下簡稱“陜西人藝”)歷時5年打造的話劇《生命冊》于10月10日、11日在重慶人民大廈會堂精彩上演,這部跨越五十載歲月、書寫命運沉浮的舞臺力作,為這場全國性文化盛會帶來“陜派話劇”的時代風采。
作為本屆藝術節(jié)上唯一代表陜西省參評第十八屆“文華劇目獎”的作品,話劇《生命冊》以深刻的人性挖掘和磅礴的史詩質(zhì)感,再現(xiàn)了中原大地半個多世紀的風云變遷,讓觀眾在沉浸劇情、發(fā)掘生命真諦的同時,也把關注度投射到陜西人藝的劇場實踐及劇院發(fā)展方面,多角度了解“文學劇院”的獨特魅力。
“戲是磨出來的,角色是長出來的”。這句話在《生命冊》劇組得到了極致體現(xiàn)。即便已全國巡演幾十場,但演員們對人物的打磨仍未停歇。大家對臺詞、肢體、調(diào)度的每一次重新推敲,都是為了讓一個個舞臺生命更豐滿、更真實。這既是對舞臺的敬畏,也是獻給每一位觀眾最真誠的禮物。
國慶中秋期間,話劇《生命冊》主創(chuàng)團隊和全體演職人員沒有休息,而是于中秋節(jié)當天趕到重慶開啟了“晝夜連軸”的備戰(zhàn)模式,用極致專注書寫著舞臺藝術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。
“作為一名‘90后’,能夠參加這樣大型的國家級展演,感到非常榮幸。對我來說,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鍛煉和實踐機會,對自己提升表演水平有很大幫助。”劇中“丟”的扮演者、青年演員藺凱表示:“感謝劇院創(chuàng)排《生命冊》給我們這些年輕演員提供了鍛煉的舞臺,更感謝院領導的信任,讓我挑大梁演男一號,這在我的整個職業(yè)生涯中具有重大的意義。”
“三年一屆的中國藝術節(jié)是我國規(guī)格最高、影響力最廣的國家級藝術盛會。我們期待通過這一高端平臺,與全國同行交流,讓更多觀眾感受生命的濃稠、讀懂生命的意義,感悟‘陜派話劇’的藝術力量與人文溫度。”話劇《生命冊》出品人、導演,陜西人藝院長李宣表示,陜西人藝將繼續(xù)堅守“文學立院”根本,依托現(xiàn)實主義創(chuàng)作傳統(tǒng),深耕文學改編舞臺化路徑,更好地向全國觀眾展示獨樹一幟的“陜派話劇”的深厚底蘊、美學風格。
(記者 夏明勤)
編輯: 陳戍
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網(wǎng)只是轉(zhuǎn)載,如涉及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、稿酬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。電話:029-63903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