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省考古又有新成果。屬于周原遺址的劉家墓地一斷崖處近日因雨水沖刷暴露出兩件陶器,陶盂的內底發(fā)現飾有陽文“美亭”(美陽市亭的簡稱),為實證周原即為文獻記載的“周城”再添一實物證據。
寶雞周原博物院業(yè)務科副科長韓云介紹,這件陶盂通高10.4厘米,口徑26厘米,底徑9.75厘米,重1.1千克,侈口、平沿,圓唇,斜收腹,腹中有一折棱,平底,腹部飾抹光繩紋。周原博物院工作人員在對兩件文物進行清理時,在陶盂的內底發(fā)現飾有陽文“美亭”兩字,該陶文屬于戰(zhàn)國時期的戳印陶文,其字體為大篆風格,印面布局嚴謹,表面形成凹面。
據了解,周原遺址考古發(fā)掘中,從1980年起,幾次出土帶有“美亭”“美陽”的陶器、陶鼎。美陽,秦孝公十二年置縣之一?!逗鬂h書·郡國志》中明確記載:“美陽,有岐山,有周城。”這里的“美陽”是漢代的縣名,其地望大致就在周原一帶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,文獻中的“周城”與考古學的周原遺址能否對應,仍需實證。這些帶有“美陽”陶文的陶片至關重要,它如同一個確鑿的標簽,直接將文獻中記載的“美陽”“周城”與現今的周原遺址地理位置鎖定在一起,證實了周原遺址就是古人所說的“周城”。
考古工作者指出,確認周原即為文獻中的“周城”意義重大,作為“禮樂文明”的源頭,周原(周城)的考古研究對于追溯中華文明早期的發(fā)展和特質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。
(記者 張瀟)
編輯: 陳戍
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網只是轉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、稿酬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電話:029-63903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