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記者 殷博華 文/圖
“叔叔阿姨請放心,我一定會努力學習,未來用知識回報社會。”9月25日,陰雨連綿始放晴,在咸陽市三原縣東周兒童村,看著面前一筐筐新鮮的蔬菜,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來么拉(化名)說,自己很小就來到了東周兒童村,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老師的教導下,她覺得每一天都很幸福,對今后的人生,她充滿期待。
9月25日,陌禪餐飲文化傳播(西安)有限公司向東周兒童村送去慰問物資。
當天,在省慈善協會的組織下,陌禪餐飲文化傳播(西安)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亞鋒帶領企業(yè)部分職工,為咸陽市三原縣東周兒童村的孩子們送去了大米、蔬菜和食用油等物資。
據介紹,東周兒童村是一家專門無償代養(yǎng)代教因父母犯罪伏法、服刑、勞教而無人撫養(yǎng)的少年兒童的慈善性質民辦非企業(yè)單位,現有代管代教兒童21名。董亞鋒聽著孩子們的故事,一陣酸楚涌上心頭。
“活動前期,我們專門了解了孩子們的情況,并依照需求進行采購,我想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心,讓他們吃得更好、更健康。”董亞鋒說,“慈善不是給予,而是愛與溫暖的傳遞。”
作為一家省級愛心企業(yè),這次對東周兒童村的捐贈,只是企業(yè)多年來投身慈善事業(yè)的滄海一粟,10年來,企業(yè)把仁“種”在心里,將善化為行動。
說起企業(yè)的慈善事業(yè),董亞鋒講起他第一次帶領員工們參與慈善活動的經歷。
2015年7月,榆林市子洲縣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暴雨侵襲,長時間的強降水,把原本熱鬧的子洲縣城區(qū)變成了一片“汪洋”,面對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,縣城群眾一時間不知何去何從。
在電視新聞里看到子洲縣的情況后,董亞鋒當即聯系了搶險救災指揮部,聽聞災區(qū)緊缺飲用水和即食食品,他第一時間組織采購了相關物資并連夜送往災區(qū)。
“浸泡在水中的汽車、被水沖壞的商鋪……災區(qū)當時的一幕幕,我至今記憶猶新。”董亞鋒說,創(chuàng)業(yè)路上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和幫助,有了能力理應回報社會,想起災區(qū)人民在領到物資后的感動,自己當即決定,要把慈善當事業(yè)來做。
幫助五保戶實現脫貧、給留守兒童繳納學費、為基層一線籌集抗疫物資……多年來,陌禪餐飲文化傳播(西安)有限公司累計捐資捐物達50萬元,參加各類慈善活動百余次。正所謂贈人玫瑰,手有余香,在善行義舉中,企業(yè)也收獲了諸多感動。
“感謝你們讓我的孩子走進學堂。”2020年2月,董亞鋒收到了一封來自榆林市的感謝信——五保戶劉鵬飛的子女在企業(yè)幫助下考上了心儀的學校。信中的文字雖然簡短,但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一個家庭對未來的憧憬。
“看著孩子輟學,我做不到,我們繳納的3年學費,讓原本無助的家庭有了希望,為社會也培養(yǎng)了一名優(yōu)秀人才。”董亞鋒說,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,為社會“育花育苗”是企業(yè)應盡的責任和義務,企業(yè)要有敢于擔當的精神。
如今,在積極參與捐款捐物、助學助醫(yī)等慈善事業(yè)外,企業(yè)內部也形成了一套“善行”制度,讓企業(yè)更具“家文化”,讓職工更有獲得感。
2015年,企業(yè)提出“日行一善”理念,將旗下2家餐廳的每日營業(yè)收入的1%投入慈善事業(yè),為需要幫助的各類人群盡綿薄之力。
“截至今年8月31日,我們已經累計捐贈12.5萬元。”董亞鋒說,不僅如此,企業(yè)在給外地職工打造標準化宿舍,提供舒適住宿條件的同時,還在內部成立了“愛心基金”,鼓勵高管們積極捐款,幫助職工排憂解難。
2021年,職工王偉(化名)家人突發(fā)急癥,企業(yè)第一時間給他送去了4萬余元資金,幫助他渡過難關。
“今后,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。”董亞鋒說,愛就像是一座連接人與人之間的“橋梁”,讓陌生的人也能心連心。行善就好比修禪,但行善事,莫問前程。
編輯: 意楊
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網只是轉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、稿酬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電話:029-63903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