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紫陽縣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,充分發(fā)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,廣泛團結政協各參加單位、政協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,圍繞中心謀事,精準履職干事,主動擔當做事,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
黨建引領夯實思想政治基礎。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,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提升政治站位、引領事業(yè)發(fā)展,強化理論學習,把牢工作方向,健全制度體系,確保政協工作方向正確、行穩(wěn)致遠。五年來,全縣先后舉辦全體委員培訓班5期、委員學習大講堂6期,理論研討會15次,機關學習會200余次,書面向縣委、縣政府報送了30余項重點協商成果,制定出臺了《中共政協紫陽縣委員會黨組會議制度》等9項黨建工作制度,切實增強了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了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了“兩個維護”,夯實了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。
協商議政凸顯建言資政成效。緊緊圍繞縣委、縣政府工作重點、群眾生活難點、社會治理焦點,深入調查研究,積極協商議政,實現了協商機制規(guī)范化、協商形式多樣化、協商建言精準化。提請縣委出臺了《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》,對協商內容、協商形式、協商程序等方面進行了規(guī)范;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協商形式,形成了以全體會議為龍頭,以專題議政性常委會和專題協商、界別協商、提案辦理協商等為重點,以基層協商、網絡協商和遠程協商為補充的協商議政格局;創(chuàng)新建立大會發(fā)言議政品牌,組織委員累計撰寫發(fā)言材料108篇,“精心組織大會發(fā)言,打造政協議政品牌”在全省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發(fā)言,圍繞脫貧攻堅等議題開展調研60余次,形成協商報告34篇,其中《紫陽縣易地搬遷后續(xù)扶持發(fā)展》等3個調研報告得到縣委書記的批示肯定,《“人情風”泛濫成因及治理建議的調研報告》在《安康發(fā)展》上刊發(fā)。
為民宗旨增強民主監(jiān)督實效。始終恪守人民政協為人民的思想,提請縣委出臺《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(jiān)督工作的實施意見》,推進了政協民主監(jiān)督制度化、規(guī)范化、程序化。五年來,全縣共收到委員提案532件,經審查立案338件,辦復率達100%,辦理結果滿意率保持在95%以上,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得到解決;收集整理社情民意信息286條,其中《充分利用全省政協視頻會議系統(tǒng)開展委員培訓的建議》得到省政協的采納,縣政協連續(xù)三年被安康市政協評為“反映社情民意先進單位”;組織政協委員圍繞重大民生問題進行專項監(jiān)督,推薦10余名優(yōu)秀政協委員到縣級部門擔任人民監(jiān)督員,組織116名政協委員列席政府常務會和政協常委會,引導全體委員參與社會評價等工作,拓寬了政協民主監(jiān)督渠道。
服務大局傾力助推中心工作。堅持把促進中心工作作為履職重點,積極作為抓實脫貧攻堅,勇于擔當投身疫情防控,傾心傾力推進項目援建,攻堅克難,為全面建成小康紫陽貢獻力量??h政協班子成員嚴格執(zhí)行縣級領導包抓脫貧攻堅“三個一”工作機制,所包聯的2個鎮(zhèn)和4個深度貧困村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,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,縣政協榮獲安康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、記二等功,駐村第一書記龔世宏獲評“陜西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”;助力“百企幫百村”促脫貧行動,促進91家民營企業(yè)與98個貧困村完成對接并實施幫扶計劃,助推社會扶貧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在疫情防控戰(zhàn)“疫”中,主席會議成員、機關黨員干部以及廣大政協委員積極深入基層調研督導,走訪企業(yè)指導幫扶復工復產,義無反顧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,在危機中踐行了初心使命,在行動中展現了責任擔當。圍繞國道541援建主動作為,全力協調土地征收、房屋拆遷、桿線遷移等工作,實際兌付補償資金1.58億元,縣城任河咀過境段拓寬改造工程全面竣工,徹底解決了六路交匯處的道路擁堵問題。
深化改革創(chuàng)新凝聚思想共識。充分發(fā)揮重要陣地、重要平臺、重要渠道作用,著力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(fā)力,聯誼交往廣泛深入,文史工作提質增量,書院工作影響深遠,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。五年來,先后組織300余人次列席縣政協相關會議、調研及聯誼活動,成功舉辦“同心共筑中國夢”——慶祝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詩歌征集及頒獎晚會,征集各類詩歌126首,凝聚起愛黨、愛國、愛政協的正能量。圍繞全縣民族工作情況開展調研并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報縣委、縣政府參閱。牽頭成立了縣政協文史資料研究會,制定了《文史資料征集編輯出版管理辦法》等制度,收集35個縣市文史資料近1000冊,購置圖書2000余冊,建成了縣政協文史館,編纂出版12輯文史資料,其中《紫陽馬家營·白馬石考古報告》彌補了紫陽史前文明研究的空白。動員社會各界人士捐款135萬元恢復重建東來書院,累計接待讀者5萬余人次,書院工作得到省市政協領導的充分肯定。
加強建設提升自身履職水平。堅持以建章立制為基礎,持續(xù)加強“四個能力”建設,注重加強制度機制、委員隊伍、政協機關建設,努力在破解“兩個薄弱”上下功夫,不斷提升自身建設水平。建立完善了《全體會議工作規(guī)則》等15項政協工作制度、《機關公文處理制度》等10項機關工作制度,細化了委員視察、提案、調研等各項工作流程。堅持每年舉辦委員專題培訓班,實現委員培訓全覆蓋;創(chuàng)新制定《政協委員履職量化評價辦法》,建立委員履職檔案,對委員進行量化考核,激勵委員主動擔當作為。五年來,全縣政協委員累計捐款捐物860余萬元支持地方建設,為民辦實事300余件,帶動160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(yè);60名委員分別獲得省、市、縣表彰,66名委員得到組織提拔重用,4名年輕干部得到提拔重用,交流使用干部11人次,爭取將各鎮(zhèn)政協聯絡組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,逐步解決了基層政協兩個薄弱問題。重視加強宣傳工作,累計在縣以上新聞媒體發(fā)表新聞宣傳、理論調研稿件500余篇,其中《陳國軍:健康扶貧二三事》被人民政協報刊登,《修腳“帶”出致富路》榮獲陜西省政協好新聞一等獎,縣政協連續(xù)三年獲評安康市政協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。
據統(tǒng)計,五年來,紫陽縣統(tǒng)籌推進脫貧攻堅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(fā)展,整縣脫貧摘帽如期完成,經濟社會發(fā)展取得了顯著成效,順利實現了“十三五”圓滿收官和“十四五”良好開局。2017年至2021年,地區(qū)生產總值由80.48億元增加到107.84億元,年均增長6%;累計實施重點項目739個,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5億元;財政支持規(guī)模由26.57億元增加到34.3億元,年均增長5.8%,財政收入稅收占比由63.1%增加到80.31%;城鄉(xiāng)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552元和11966元,年均增長3%、6.4%。先后榮獲國家級榮譽10項、省級榮譽13項,2019年榮獲全省踐行新發(fā)展理念縣域經濟社會發(fā)展爭先進位縣。(通訊員 陳俊瑞)
編輯: 孫璐瑩
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網只是轉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、稿酬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。電話:029-63903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