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,又粗又深又猛视频国产,日本一本高清中文字幕视频,97色伦在色在线播放网站

        <sub id="o9ctw"><ol id="o9ctw"></ol></sub>

        <legend id="o9ctw"><u id="o9ctw"></u></legend>
      1. 路邊郵筒還有人用嗎 郵遞員:每天開兩次不管有無信件

        2018-06-20 09:58:27  來源:中國新聞網  


        [摘要]一張照片引發(fā)網友群體回憶——路邊的郵筒,還有人用嗎?杭州主城區(qū)還有255只郵筒在堅守,郵遞員每天開箱兩次,不管里面有無信件。...

          “城市發(fā)展越來越快,手寫信的人也越來越少。馬路兩側的大郵筒,日日吃灰。誰曾想,上班路上能偶遇郵政小哥來取件。希望這道美麗的綠色風景能一直被保留。”

          6月18日,杭州一位市民在街上看到一名郵遞員在郵筒邊開箱取件。他拍下照片傳到網上,并寫下以上感慨。

          隨后,網上掀起一波回憶殺——“郵筒真的還在啊”、“我小時候還有過筆友”、“下課會去學校傳達室翻信箱的我”……

          綠色的郵筒,黑色的郵遞口,加了把鎖的箱門,在手機還不盛行的年代里,那里積聚著最濃烈的情感期盼。

          當我們走在路上低頭看著手機的時候,沉默的綠色郵筒開始被遺忘,而開啟郵筒的郵遞員們,卻依舊風雨無阻地打開它,上午、下午,每天兩次。

          現在,這些郵筒是否安好?打開它,每天又有多少次的“空空如也”與郵遞員邂逅?

          打開34只郵筒 只有1個郵筒里躺著一封公務信

          鄧亞東負責鳳起路周邊區(qū)域里34個郵筒開箱取件工作。

          昨天下午1點半,鄧亞東在電瓶車后座上掛上暗綠色的雙麻包,車前放上個小郵包出門了。

          下午3點15分,錢報記者在浙江日報社門口見到鄧亞東的時候,他已經開了10多個郵筒了,記者往他身后的雙麻包瞅了瞅,“沒什么東西。”

          打開報社門口的郵筒,空空如也。

          鄧亞東說這是常態(tài),“我已經好幾個下午沒有收到一封信了。”2004年的時候,哪怕上午收過一次信,下午再去收,隨便打開一個郵筒,里面的信能塞滿整整一麻袋。

          “現在變了,回單位的時候,電瓶車后座的麻袋沒有重量了。”鄧亞東苦笑了一下。

          記者跟著鄧亞東又跑了附近兩個郵筒,他跟記者抱歉地笑笑,“我們開郵筒是有規(guī)定時間的,郵遞員得準時到達取件啊。你騎著共享單車太慢了點。”

          下午4點23分,錢報記者在投遞站里,等回了鄧亞東。麻袋包里只有一封信躺著,一封公司間的業(yè)務往來信件。

          2004年家信可以占一半 現在一天可能收不到一封信

          “沒有什么家信啦,信用卡賬單比較多,過年時有一些明信片。”鄧亞東說,“以前還會用掛號信寄給家人照片,現在掛號信都是印刷體單位發(fā)票、銀行卡信封。”

          “現在從郵筒里取出的信件平均每天二三十封,有時候一天一封都沒有。”

          鄧亞東說著給信件蓋上今天的郵戳。“2004年我剛工作那會,開箱取件回來,忙得很,整理信件、蓋郵戳,得花上40多分鐘,還要同事幫忙,現在一個人足夠了。”

          “那時候,幾千封信,家信占一半,明信片占一半,還有少許公對公信件。”而如今信件少,區(qū)域的信件分類鄧亞東心里清楚得很:杭高、慶春中學這些學校前的郵筒,多是一些精心制作的明信片,木頭的、竹子的,樣子別致;武林路郵筒多是郵寄國外的賬單;市一醫(yī)院那邊是發(fā)到衛(wèi)生局的公家信件。

          由于日常信件少了,3年前鄧亞東開始送郵政快遞了,10公斤以下的貨物,在電瓶車后座綁上20個左右,一個小區(qū)一個小區(qū)地送。

          目前杭州主城區(qū) 還有255只郵筒在堅守

          杭州主城區(qū)的郵筒目前有255只。“盡管現在使用郵筒的人少了,但是郵筒依舊會存在。我們的郵遞員依然會每天上下午兩次開箱。在沒有設置郵筒的地方,我們也會在小區(qū)設置信報箱。”中國郵政杭州市分公司投遞局城南投遞部副經理章新海說。

          而郵筒的養(yǎng)護也在繼續(xù)。每過一段時間,會有郵筒維護員去維護它們:平時發(fā)現油漆脫落的情況,會及時添補;郵筒上有“牛皮癬”,會及時清理;還會留意報紙信息,如果有道路施工,要把郵筒暫時移開。

          綠色的郵筒如今看上去,依舊沉默,里面也許不再有著最迫切的交流需求,卻依舊承載著最美麗的情感維系。

          在開頭提到的網友跟帖里,一位網友說郵筒是城市的一張名片,它存在的意義遠超過它的實用意義。

          而另一位網友也回復道,去年自己曾給小姐妹寄了封信,信收到的時候,小姐妹哭得稀里嘩啦。(金潔珺 章然 韓穎)

        編輯: 大蒼

        相關熱詞: 路邊 郵筒
        分享到:

       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網只是轉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、稿酬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。電話:029-63903870

        本網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等,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,任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       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(C) 2006-2020 gjnews.cn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備案號:陜ICP備13008241號-1